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康复

2024-02-14 11:30:32 趣味生活 bianji02

 

精神疾病,是指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以意识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我国现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约1000万,占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总数的5%-10%。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注越来越高,社会各界人士对精神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关心和爱护,在治疗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治疗体系和治疗方法,但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仍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康复尚未得到广泛开展。精神疾病,包括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一系列精神障碍类型,本文将在阐述抑郁症康复的基础上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原则、方法和手段。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通过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治疗、咨询热线等帮助,消除他们存在的负面情绪与消极思维习惯。治疗师应注重语言、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状态的协调与配合,使患者逐渐获得心理控制作用,摆脱不良心态和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摆脱“精神病人”身份。心理治疗还应注重与家属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沟通缓解患者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慰藉。精神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主要药物有:利血平、西酞普兰、培氟沙星、氯氮平、金刚烷胺等品种、联用药;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正性评估、认知行为疗法、行为认知疗法、睡眠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丰富多样,效果显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抗精神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它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及各种辅助治疗药物组成;是用于治疗急性发作、病程较长且疗效较好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氯丙嗪、阿米替林、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四环素、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其中氯丙嗪和氟西汀是治疗精神障碍最为常用但也是使用最广泛、疗效最好并且副作用也较少的两种药物。其他常见用于精神疾病药物还有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盐酸丙咪嗪等)、抗抑郁药品(如西酞普兰、培氟沙星、丙咪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抗癫痫药(如苯二氮卓类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如艾司唑仑、伏立康唑等)、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等)。 3、家庭干预 对有抑郁症状者,家庭干预应作为预防和控制其病情的重要措施。抑郁症病人的家庭干预措施可以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家庭背景;观察和评价患者在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和态度;倾听与分析患者问题产生的原因;向患者提供治疗建议,如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和药物治疗等。抑郁症病人家庭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家庭治疗、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家庭成员和社会支持系统、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家庭治疗最基本办法是运用正确的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症,药物治疗最基本办法是采用精神卫生保健药物进行家庭治疗。家属应积极配合精神卫生保健医师治疗。 4、心理行为指导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康复手段,目前被广泛使用。主要指心理行为干预手段。通过各种形式来帮助、鼓励患者缓解精神症状(如,患者自身表现良好或疾病好转后);让患者参与到生活中来;用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交往。如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如家长,医生、朋友等)、帮助家人对患者进行鼓励、支持及情绪管理、心理咨询等。 5、医疗技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障碍、强迫症、癫痫样神经紊乱等。目前各类精神障碍的治疗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由于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患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不合理,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不少患者存在“病源在基层,问题在基层”等现象。尤其是对抑郁症这样严重药物依赖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甚至一些患者可能终身服药,影响了患者家庭和社会正常生活、工作。因此,只有积极开展医疗技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提高精神障碍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此外,有研究表明,应用心理治疗和社会医学治疗相结合可以减轻精神病人心理症状和社会功能损害。

声明:易趣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315127732@qq.com
广告位招租
横幅广告